14) 裁齐烘干后,取下裁剪,造纸过程完成。
浸泡———加石灰———蒸煮———去灰———压榨———抹灰———二次蒸煮———洗涤———舂碓———加药———捞纸———榨水———揭坑———裁齐
7)二次蒸煮把纸料再放入蒸煮锅中,**上再盖上灶灰,加柴燃烧作*二次蒸煮,3 个昼夜后**上的灶灰变为黄色,纸料则变成灰白色。
4)去灰大水池中用清水反复搓洗,把不干净的黄色外皮洗去,并除去大部分石灰,放入缸中,加满清水浸泡一天,用棍棒搅拌清洗后,把水放出,再换新水浸泡一天,如此反复达10 余次,共20 天之久,此时料中的石灰已完全洗去。
3) 蒸煮构皮装满蒸煮锅后,加上清水,燃柴火蒸煮,3 - 4 天后,构皮在蒸煮锅中呈现黄褐色,再从蒸煮锅中捞出。
13) 揭炕榨水后用木板把纸抬到火炕旁,将纸一张张揭开,趁潮湿贴于炕墙上。50 至100 张贴一叠,若是冬天就烧大火烘烤,夏天则视情况,也可以不烤火,贴在院内墙上,太阳光自然晒干。
白棉纸的原料为构皮,构树是桑科乔木,表皮很滑嫩。纸工们告诉我们,制造白棉纸的构皮原料来自鹤庆中江镇及朵美一带,有栽培及**两种。都是用马驮来的,约一元零一毛一市斤,向白族和彝族购买。构树在2 至3 龄即可砍伐其树皮,一般在春季、秋季或冬季砍伐,所以当地有春构、秋构、冬构几种称呼,每棵树的砍伐周期是两年。我们主要考察了六合灵地村,但对木禾村、地基蜜村也进行了一些调查,这些地区太偏僻,外人较少进入,当地纸工对我们较为欢迎。在灵地村,晚上住宿在64 岁的高祖珍先生家,与这位对白棉纸较为熟悉的老纸工彻夜交谈。白天,我们直接参加了白棉纸的生产过程,边干边记。据我们的直接调查,白棉纸土法生产工艺流程为:
9) 舂碓把纸料从水池中拿出来,放到碓石上,分批用脚力舂碓,舂细为止,每团料舂15分钟左右,舂后纸料成为白色。每晚上约舂10 团料,舂碓时需2 人,1 人舂碓,1 人不断地翻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