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改善乡镇水环境质量,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当根据乡镇总体规划、水环境规划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乡镇排水专项规划的要求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“经济适用、经济适用”为总原则,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,因地制宜地采用乡镇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:
1)工艺技术成熟、可靠、可行;
2)满足加工功能和效率要求;
3)建设投资小,运行成本低;
4)考虑区域差异、规模和工艺配套需要因地制宜;
5)实际操作简单,易于维护和管理,易于改造和扩展,分阶段实施。
6)对于采用的新技术、新工艺,应逐步、稳步、适量使用。
对于乡镇企业、工业园区的乡镇污水处理,需要区别对待,准确分析水质和水量,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。
一般乡镇经济基础薄弱,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资金匮乏。缺乏适合乡镇污水特点的实用处理工艺,大部分是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和设计参数的推广或照搬,造成项目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。
国家提倡大力开发新农村,建设美丽农村。提升农村生活品质。目前农村污水排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,如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。首先农村污水排放解决首要面临的就是资金投入问题,资金是现在造成农村污水配套设施不完善,甚至根本没有污水收集与处理的设备。
污水量小且分散,难以收集,缺乏排水设施,由于缺乏科学规划、布局不合理、排水管网不完善或无排水设施、地形复杂、居民分散、道路狭窄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,造成乡镇污水收集困难。水质水量变化较大,水质非常不稳定;水量昼夜变化,早晚比白天、夜间排水量小,甚至可能停止,污水排放呈间断状态,耗水量变化系数远远大于城市中的数值。
我国农村污水的特点和处理现状,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,进而分析了农村污水收集、污水建设规模和设计水质的特点,对农村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原则、工艺优化决策和工艺选择作出了技术决策,提出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对策。
近年来,国家为控制水污染作出了巨大努力。我国乡镇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控制对象。随着国家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的启动,在“三河三湖”、渤海和三峡库区已开始建设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。但是,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,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,如照搬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和工艺,工程建成后,将会出现技术要求高、操作复杂、操作困难,甚至在阳光下,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、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相适应,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。因此,有必要考虑乡镇污水处理的特殊性,分析乡镇污水处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,对乡镇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决策分析,以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。